近日,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制作的紀錄片《美國工廠》(American Factory)一經上映便引發網友熱議。本片聚焦中國企業家曹德旺在美國開工廠的歷程,以及在此過程中,中美企業文化的碰撞與博弈。對于了解中美文化差異很有幫助,非常值得一看。

2016年,“玻璃大王”曹德旺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建玻璃廠,是中國制造業在美投資最大的企業。作為中國“走出去”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,曹德旺從承包鄉鎮企業開始,一步步創造出了世界最大的汽車玻璃制造企業。去年改革開放40年之際,這位改革開放政策極有說服力的時代見證者在中美兩國建廠的經驗,以及長久以來的制造業投資經歷。
看完紀錄片《美國工廠》(American Factory)給我的幾點啟示:
1、未來具有國際文化背景和視野的人會有巨大的市場。
2、具有管理和執行能力的人會處于分工上層。
3、機器換人自動化是未來的趨勢,沒有一技之長者將面臨被產業升級淘汰的危險。
4、制造業是國家基石,制造業斷代是一種悲哀,美國脫實向虛,制造業“空心化”導致整體遷出這幾十年,造成的“斷代”后果,付出的慘痛代價就是明證。
5、勤勞致富、刻苦耐勞是我們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天然優勢和核心競爭力。
6、人要終身持續不斷的學習,提升自己,否則就會被日益快速變化的時代所淘汰。
在紀錄片的最后,有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尾,一位管理者正在陪同曹德旺視察,他匯報著工廠“自動化”的發展情況,“我下次要做的,就是把這四個人取消掉。因為他們太慢了?!?/span>

事實上,機器與人“搶飯碗”的時代早已到來,“過去20年間,由于自動化,導致全球高達3億7千5百萬人需要尋找全新種類的工作......”
企業現在不加快布局智能制造和自動化升級,未來可能也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。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。